暫停開放: | 17/10/2022 - 31/05/2024 |
地區: | 路環 |
地址: | 九澳堤壩馬路 |
面積: | 約506,926平方米 |
電話: | 2833 7676 |
收費: | 免費 |
交通: | 公共巴士資訊站 |
九澳水庫郊野公園的設施停用
市政署轄下九澳水庫郊野公園因應設施優化工程關係,停止對外開放,直至工程完成。市政署呼籲市民外遊前做好行程規劃,考慮到鄰近的九澳水庫環湖徑或黑沙水庫郊野公園遊玩。
九澳水庫郊野公園位於路環島東北面,面積約81.8公頃,東隔九澳堤壩馬路與九澳村相望,西至石排灣水塘,南鄰高爾夫球場至九澳高頂馬路,北面以通往青年挑戰中心的馬路為界一直延伸至海邊的山林地帶。
郊野公園以九澳水庫為中心,周邊配套有的東北步行徑系統和九澳水庫環湖徑、堤壩大壁畫、青雲台、我等你廣場、小春溪、燒烤區、野餐區、茅廁、遊戲區、戶外體驗營和淡水濕地生態區等。
交通
乘15號巴士到達或遊客可驅車前往。
設施
推開自然之門 探索客家文化
許多來澳門的遊客,都深受葡國文化的吸引。來一回澳門,就不能錯過葡國餐和大三巴、玫瑰堂等古色古香的南歐式建築群。其實書籍中最早有記載的並非澳門半島,而是九澳。
根據明朝嘉靖本的《香山縣志》提到:「九澳山,其民皆島夷」,即在澳門開埠前,九澳已有常住人口,是一些做生意的外國人。後來,九澳村聚居了祖籍廣東省梅縣的客家人,也開始發展了客家人獨特的客家文化,好比吃盆菜。
客家人的勤奮是舉世公認的,水庫之集水山谷在八十年代前就是客家人種稻的地方,現今仍見田埂的土墩。此處終年有水,市政署(原民政總署)自2002年開始規劃並改造成淡水濕地。
九澳山雖無磅礡氣勢,倒也鐘靈毓秀;九澳水庫雖非浩浩蕩蕩,卻也波光粼粼。“而”字狀的九澳水庫,原為九澳村居民的食水來源,有了自來水後,水庫水則供輸發電廠用來冷卻。
天地同心自然有情好花清影不需多,白花紅皮皆相宜,這兒的特產特別多!繞湖一周就可知。
由全長1,550米長的環湖徑入口啟步後,可見右手邊山坡有九澳海邊特產的灶地烏骨木,當春夏之季,繁花盛開,潔白如雪,冬果熟如小櫻桃,若在此認識它之後,日後到九澳角就能容易辨認它了。這兒有野生的華南地區的原生植物並不足為奇,因為鳥類常幫助種子傳播,但出現原產地中海的野生植物,則令人咋舌稱歎,烏岡櫟就是一例。它的樹皮很厚很軟,在葡萄牙被用來製造軟木塞,推論是興建水庫時由葡國送來的材料中夾雜了種子,落地後竟能發芽,現在倒成了中葡友好合作的活歷史。
到過路環樹木園的人,都會對停車場邊一棵野生的鐵欖的優美樹形留下深刻的印象,堤壩邊上這棵亦幾可媲美,墨綠色繁茂的枝葉,散發出厚實的感覺,既穩重又大方。
九澳水庫雖不恢弘但亦自然,雖不如世界小姐般美豔,卻如鄰家女孩般恬靜可親,連無奇不有的竹子都近在咫尺,但卻不是一根直幹頂上天的高竿。在半島咽喉處年久失修的山墳和清朝立之夫妻塚卻是大有來頭,關於這些人文歷史,非得請教已九十多歲的九澳村地保方可揭開真相。以訛傳訛是不可避免的,但若有機會則應實事求事。好比以前覺得軟莢紅豆在本澳稱得上稀有,此時徑邊山坡又出現才訝異事實並非如此,和梭羅樹一樣,園內也有不少植群。當然最多的可能是山松,當走到與高爾夫球場近距離接觸的山谷,會發現濕地松,當您想好好研究它們之間的異同時,看到地上各種顏色的高爾夫球時,別想去撿它,最好還是趕快離開,免得到頭來那球長在您頭上可就慘了。雖不宜久留,但林下一群群大頭茶,仍值得見識,想必是建球場時用來固定斜坡泥土之用。認識了它,過一段路後,還可看見同它一樣屹立山崗的毛茶。
快速離開山谷,轉個彎,看見一行一行的植樹帶,和一個一個已開挖風化中的植穴,代表一個機會和希望,這裡選種的有抗空氣污染的樹種和黃葉植物,希望綠樹成蔭後,當季節更迭時,山林的色彩會發生變化,進入秋末綠林中的更新樹種,樹葉會變黃轉紅,映在山嶺和水面,再加上藍天白雲和陽光,巧妙地構成一幅幅燦爛無比的彩畫,讓人興起一股莫名的感動與再親近的慾望。
幻想累了,還是走累了都不要緊,可稍在木亭休息一下。體力充沛者建議直上高爾夫球徑,踏上東北步行徑系統,否則沿徑前進,先經食蟲植物區(寬苞茅膏菜和耳挖草),再經淡水濕地生態區,見識一下白桂木和假蘋婆後,差不多就到出口。
淡水濕地生態區
平時重門深鎖的淡水濕地生態區,位於水庫坐西朝東的山谷之內,佔地約2,600平方米,原為九澳村民農耕的場所,2002年策劃改造為生態區,2003年動工,至2005年綠化週完工。由於平日不對外開放,生態區環境清靜,更保留原始狀況,而且生態區內生長的原生植物,吸引不少雀鳥前來覓食,例如池鷺、喜鵲,但前來取食的雀鳥因為野生狀態,因而比較害怕人類,想一睹其覓食風采,就得在一旁靜靜守候;濕地內生活了多種本地的原生魚類,但小魚兒性格內向,只要人們一靠近,就會躲起來,等到它們習慣你的存在時,就會探出小頭看看你,到時候別忘了向它打個招呼哦!想認識這兒的生物百態,記得預約自然導賞服務來達成。
東北步行徑系統
由環湖徑直上高爾夫球徑後轉左,可看見整個高爾夫球場的地景,一直延伸至九澳山。球場上,多少個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貴族,付出了昂貴的會費在此打球,卻與完全免費進行休閒活動的我們,欣賞著同一座山,吹彿著同一方的風,俯視著同一潭水。想到這兒,精神為之一振,順著斜坡向下走就是東北步行徑了。
轉左即是東北步行徑出口的方向,可藉此步出園區或再由東北步行徑系統的入口進入園區。若在深秋驟冷後,山烏桕的紅葉在黛綠山色中更顯耀眼,沿途散佈的落葉飄零鋪成了紅葉小徑,詩情畫意,不妨撿拾幾片落葉珍藏在扉頁,留作雋永的紀念。全長2,680米的東北步行徑,沿路行因地理環境變化大,迎風坡或背風谷的植生情況截然不同。佇足觀賞馬尾松體態或高聳挺拔,或蟠曲纏繞,或壯碩穩健,頗耐人尋味。重植的楹樹和半楓荷掛滿枝頭的果實也獨樹一格,由樟樹、鐵刀木和天料木各自形成的小山谷,更是欣賞樹形、觀花賞葉的忘憂谷。
談笑間,雖氣喘如牛,亦不亦樂乎。到了海拔100米的高處,轉左可至青年挑戰中心,沿馬路則可回到公園正門。轉右向上走,可循高爾夫徑回到環湖徑,或直上再戰相思林徑。
全長810米相思林徑,環繞著合石嶺一周,生長茂密的臺灣相思林,將山頭點綴的宛如一頂鴨舌帽,和山下的大葉相思林相映成趣。近水庫處有一大片石壁,是賞鳥的最佳地點,一石一世界,一鳥一天國。
開發前,曾看見的野生鳥類包括白頭翁、紅臀鵯、了哥、池鷺、白鷺、釣魚郎、白胸釣魚郎、斑點釣魚郎、喜鵲、畫眉、裁縫鳥、黑卷尾鳥等,也曾發現貓頭鷹的糞便。現在萬徑人蹤現,千山鳥不絕則有賴你我的合作,僅觀鳥,不嚇鳥,不捉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