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濕地的天與地

圖片

日期 : 25/11/2022

根據拉薩姆國際公約的定義: 濕地 (wetland)是永久或季節性被較淺的水(少於6米的淡水、半鹹水或海水)掩蓋的獨特自然環境,具有水域與植物雙重服務功能,是一種獨特又重要的生態系統。對於昆蟲、魚類、雀鳥,濕地是自然界豪宅,提供棲息和覓食地方;對於環境,濕地是守護神,防止海岸侵蝕、避免強風及鹽害、維持微氣候與生態系統穩定,更能降解環境污染,所以濕地又被譽為“自然之腎”。

澳門位於珠江出海口,面積85平方公里海域水深大多數都低於6米,超過6米的位置就屬九澳大擔角、路環與橫琴之間。相對於沿岸大面積的海水或半鹹水濕地,袖珍型的淡水濕地則更顯得彌足珍貴。因此,市政署從1999年起至今,持續努力保育濕地,期間得到許多市民的支持、認同和配合,特別是針對保育目的之有限度開放措施或封閉式結合導賞服務的管理模式。

 澳門地少山低,小型的淡水濕地各有各的特色。各種不同的天時地利,各類的地理環境特徵,加上植物對空間的利用程度不同,形成了功能與風情的大相逕庭。市政署將以季度為單位,娓娓道出轄下9個小型濕地(或稱生態池)的營建經驗,各濕地最具特色的因子,讓大家都記住濕地的前世今生,回憶與她一齊度過美好生活,並展望未來的發展方向。

 近年在防疫常態化的生命歷程中,少不了各種的過渡性舉措,不論是在工作方面或生活方面,而你是否還記得這9個小型濕地,有哪個曾在你生命軌跡中留下印記呢? 有空不妨到濕地走走,欣賞萬物、沉澱心靈、重新出發。

名稱

位置

濕地生物

濕地特色

蜻蝶園

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

蜻蜓、蝴蝶

濕地保育馬拉松的起跑線

黑沙水庫生態池

路環黑沙水庫郊野公園

串珠藻、輪藻及麗藻

最迷你

黑沙海灘公園生態池

路環黑沙馬路下方

鹵蕨、藤槐、水團花、字紋弓蟹

最長情

九澳水庫淡水濕地

路環九澳水庫郊野公園

田蔥、豬籠草、澳門鳳尾蘚、台北纖蛙、青鱂魚

曾經的米倉,孕育特有澳門鳳尾蘚

龍環葡韻濕地

氹仔望德聖母灣大馬路

黑臉琵鷺、星毛蕨

面積最大兼會變身

疊石谷濕地

路環高頂馬路中段

中華里白、澳門南海溪蟹

海拔最高且風華”蕨”代

大潭山生態池

大潭山郊野公園茶花園

斑腿泛樹蛙、菲菊頭蝠、大蹄蝠

堆填區復育的代表

十字門水道濕地

氹仔海濱休憩區東亞運大馬路側

四種本土紅樹植物、毛雞

最火紅

石排灣濕地

路環石排灣郊野公園

金毛蕨、多果省藤

復育溪流原生物種

圖片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