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聯合國訂立的國際植物健康日,市政署呼籲市民關注自行栽種的植物健康狀況。如擬攜帶、郵寄景觀植物或種子等進入澳門,入境前記得要辦理進口手續、如實申報並預約景觀植物檢疫服務,官民攜手成為保護植物健康的守護員,確保本澳植物健康的良好水平。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估計,植物病蟲害引致超過四成的糧食損失。保護植物健康,免受病蟲危害,可有效預防植物衛生危機。《國際植物保護公約》治理機構植物檢疫措施委員會第十七屆會議於3月27至31日在羅馬召開,市政署應邀派員參加,大力促進制定植物衛生標準,加強宣傳有關植物健康保護的重要性。
為加快恢復本澳山林生態環境,市政署力爭於第二階段山林修復計劃(2021-2024年)完成至少120公頃的修復面積,並將於5月下旬進入第六期修復計劃,陸續在路環陸軍路兩側、黑沙水庫南側及黑沙龍爪角施工,為明年開春的苗木種植期做好準備。計劃以生物多樣性為原則,栽種華南地區原生品種,重新構建貼近自然的森林生態環境,儘快恢復各區域的生態功能。
由於第六期的山林修復實施區域存在大量枯死木,且有白蟻危害的風險,故市政署特選用一年到兩年生頂芽飽滿、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一級營養袋苗,並在植苗前先泡苗,防止苗木受到白蟻啃食。至於已進入養護期的其他山林修復區,除做好森林防火外,市政署更注重藤蔓及病蟲害防治,一旦發現薇甘菊、葛藤、紅火蟻、白蟻等有害生物將及時除治。同時,市政署呼籲行山人士切勿破壞苗木的支撐,確保苗木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