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瀕危物種日」X「國際生物多樣性日」—「24」是一個甚麼數字?

圖片

日期 : 24/05/2022

「24」是一個甚麼數字?
每天有24小時,而平均每小時有一個物種消失,即每天有24個物種滅絕,這是其中一個對物種滅絕速度的估算,是一個觸目驚心的數字。近年,物種消失的速度不斷加快,部分生物在未被發現前就已經消失,雖然對於物種滅絕的實際速度仍存在著各種不同的說法,但無疑我們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正處於水深火熱中。


今年的520(5月20日),除了是大家熟知的網絡情人節,更是國際瀕危物種日,而5月22日又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希望藉此機會提醒大家正視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正面臨的問題。


瀕危物種是基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編製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瀕危程度劃分七個級別:無危、近危、易危、瀕危、極危、野外滅絕、滅絕。非法捕獵和棲地破壞往往是造成物種瀕危的主要原因。


所謂的「生物多樣性」到底指甚麼?
生物多樣性其實包括三個不同的層面: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多樣性,涵蓋了從基因、個體、物種,以至環境等層次,聯繫著各種生物間的關係。哪生物多樣性與我們有甚麼關係?其實大自然直接或間接為人類發展提供了各種所需的資源,包括食物、醫藥、環境,甚至科技等,生物多樣性為人類帶來了各種可能性。但現時全球的生物多樣性正面臨著各種挑戰,並正在以無法控制的速度流失,急需大家的關注與重視!


有見及此,市政署致力保護生態環境,包括對各濕地、山林等自然環境進行維護,保育本澳生物多樣性,並持續進行動植物生態調查,積極開展各方面的科普推廣工作(例如濕地觀鳥活動及主題展覽等)。


想進一步了解生物多樣性,亦可前往澳門動物標本展示館,其中的「珍稀瀕危動物展室」介紹了不同的保護級別,並展示了包括穿山甲及貓頭鷹等瀕危動物,其中部分更是澳門本地的野生動物,讓大家可以近距離認識這些珍稀物種。

圖片

圖片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