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濕地是一個通過人為建造方式,模仿天然濕地生態功能、降解污染物、提供野生動植物棲息場所的濕地系統。市政署目前管理的人工濕地有龍環葡韻濕地、九澳水庫淡水濕地及石排灣濕地,皆由本署人員一手一腳、一磚一瓦悉心打造而成,為這個急速發展的城市,獻上一個供生物繁衍的緩衝區。
人工濕地初創之時,本署人員會先調查該地區生長的動植物及水文狀況,以便確立人工濕地的保育對象及施工藍圖,建造過程儘量採用人手施工或最低程度器械施工,以對當地生境最少干擾為理念,透過選種原生物種、廣植蜜源植物吸引蜂蝶、引入水流提供活水,逐步建立起人工濕地自給自足的生態基礎。
為維持及提高人工濕地的生物多樣性,本署設有一系列對生物友善措施,如設立蝙蝠箱、渡冬池、鳥島和昆蟲旅館等,讓各類生物於人工濕地內「安居樂業」。在教育推廣方面,本署導賞人員秉持「保育始於認識」的精神,透過導賞及教學活動,讓市民大眾知道濕地的重要性,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道理,而濕地內的解說設施,讓遊人感受自然之美時,帶回滿滿的知識。
澳門濕地不同階段的發展,會有不同的人員投入及參與,集合大家的智慧,秉持“敬畏自然,和平共處”理念,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生物提供友善空間,並藉此吸引更多人願意親近濕地、探究濕地、熱愛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