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是指直接或間接影響生物和人類健康、生存與發展之各種資源及因素,包括圍繞在我們週遭的所有事物,與我們有著密切的關係。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亦面臨著各種問題。
聯合國自1973年起將每年的 6 月 5 日定為「世界環境日」,旨在提高全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以推動全球環境保護的積極發展。
2023年是世界環境日五十週年,今年的主題是“Beat Plastic Pollution”,提醒大眾關注塑膠污染問題。隨着人口增長和物質消費的不斷增加,塑膠污染近年已成為全球性的問題。每年大量的塑膠製品被生產和使用,其中一部分被丟棄在街頭、海洋和湖泊中,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威脅。
在澳門這個彈丸城市,自然環境成為了珍貴的存在,例如濕地、山林及山澗等,但市政署在日常巡查中發現這些地方除了有紙巾、果皮外,更多的是膠樽、膠袋及口罩等各類型塑料垃圾,這些塑料在大自然間是無法被分解的!隨着塑料被人類廣泛利用及隨意丟棄.,在部分鳥巢中亦出現了塑料碎片,顯示了鳥類在人類社會的適應,但這些人造物料有可能會影響巢的溫度,塑料帶亦對幼鳥造成潛在危險。
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是非常需要市民大眾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市政署呼籲,愛護自然環境人人有責!為了保護本澳彌足珍貴的自然環境,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一起行動,改變生產和消費習慣,減少塑料的使用;郊遊人士在享受新鮮空氣的同時,亦應將垃圾帶走,避免對自然環境和野生動植物造成影響,為我們的美好家園創造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生態環境!